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视窗

2020.7.1 人大视窗


发布时间:2020-07-03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 全市人大系统“建功扶贫路·争当出彩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见闻

 

“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希望。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站在决战脱贫攻坚第一线,立足本职、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当好‘宣传员’‘代言人’‘监督者’,积极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树立新形象,助推我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6月19日上午,在全市人大系统“建功扶贫路·争当出彩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省人大代表李艳芬宣读《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吹响了全市人大系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

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建功扶贫路·争当出彩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来自我市的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通过开展一个系列调研、组织一次专题询问、办好一件实事、结识一门亲戚、奉献一分爱心、提出一条建议等,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启动仪式在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举行。南朱营村是省级贫困村,在河南理工大学的帮扶下,正在发展果蔬种植和农业休闲采摘产业。仪式现场,市人大代表所在的焦作市总工会、国药控股焦作有限公司、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市百货大楼有限责任公司、博爱县第一中学、博爱县屠王大骨头饭店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倡议,通过“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购买了南朱营村4万余公斤蔬菜水果。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搭建起消费扶贫供需对接的桥梁,实现精准扶贫和企业发展的双利共赢。”市人大代表、市百货大楼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祉含表示,下一步,百货大楼将立足卖场优势,主动与全市范围内的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对接,积极开辟农副产品、土特产、绿色蔬菜“扶贫专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实施定向扶贫、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探宇要求,全市各级人大要围绕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措施效果和群众所需所盼,组织代表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梳理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针对脱贫攻坚的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助力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医疗服务、文化下乡、就业培训、岗位提供、消费扶贫、爱心捐赠等各具特色的帮扶活动,用实际行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来自人大代表的关心和关爱。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期盼广大父老乡亲,多学致富技术和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与全国人民共同圆梦全面小康。致富路上,各级人大、人大代表与父老乡亲携手同行。

 

 

《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通过二审

 

6月29日,备受社会关注的《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该《条例》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后,将正式向社会颁布实施。

“生活垃圾分类是焦作市民生活习惯的一次重大革命。”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安平表示,立法过程中,特别注重吸纳省人大、省直部门及市民意见,强调法规可操作性,确保这部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条例》共58条,分为10章,分别为总则、规划与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与运输、分类处理与综合利用、促进与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焦作的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条例》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作为基本分类标准,其中厨余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同时,明确规定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指南,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向社会公布。

《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式和要求作了具体规定,建立了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有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公示投放时间地点、规范设置收集容器、进行宣传指导等职责。为提高分类投放质量,还规定投放人未按标准分类投放的,管理责任人可以拒绝其投放。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垃圾混收混运、“抛漏洒”等现象,《条例》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主体、方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收集、运输单位应当使用密闭且有明显分类标志、标识的车辆,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线路运输,不得将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不得沿途丢弃、遗撒,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等。

根据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条例》对生活垃圾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作了规定,明确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应当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处理台账,不得将已经分类收集、运输的生活垃圾混合处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等。

 

修武县以党的领导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修武县委高度重视人大事业发展,全力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构建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人大主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在修武围绕民心导向,以美学产品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强县中贡献了人大力量。

坚持“三个引领”,把牢人大工作方向。修武县坚持政治引领,建立县委副书记联系人大工作机制,确保县委决策意图贯彻执行;坚持制度引领,建立预调研制度,调研、视察及执法检查前,邀请专家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组织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暗访,将发现的问题拍摄成视频反馈给有关单位,提升活动质量;坚持战略引领,县委将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快县城与景区融合发展”建议上升为全县发展战略,县人大常委会将“一场一路一中心”作为推进景城融合的切入点,连续6年给予重点关注,有力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2019年修武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动“三个作为”,助力人大履职尽责。修武县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尽责,对环保、全域旅游等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地下水资源匮乏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向县政府提出了引水补源的建议,有效推进了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工程的实施,受益群众3万多人,真正做到搞监督时给人大“壮胆子”、谋实事时让人大“出点子”、履职责时给人大“压担子”,开创了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菊:团结乡亲共致富

市人大代表李小菊是修武县云台山镇古洞窑村人。她从发展家庭宾馆到高端民宿,始终走在旅游服务发展前列,成为云台山旅游服务业的领头雁。同时,她致富不忘乡亲,每年为乡邻介绍的游客都在1万人以上,助推了全村共同富裕。

古洞窑村过去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群众世代以采石、编荆条、种地和外出打零工为生。头脑灵活的李小菊千方百计筹集了2万多元资金,在云台山景区内租了一个快餐店经营小吃,效益越来越好。2008年年底,她在岸上村建起了首家农家宾馆,迈出了创业致富的第一步。后来,她把农家宾馆做成三星级酒店,又发展为高端民宿,成为云台山旅游服务业的领头雁。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看到乡亲们还在为生活奔波、劳累,李小菊向镇人大和镇政府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建议,主动帮助乡亲们一起发展旅游服务业。她不仅指导乡亲们创业,还为他们提供资金担保,与他们分享先进管理经验,指导家庭宾馆向专业民宿方向发展。她把镇里经营家庭宾馆、快捷酒店、精品民宿的乡亲聚集在一个微信群里,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每周在群里发布相关需求信息,形成一个供需平台,每年为乡亲介绍的游客都在1万人以上。她帮助岸上村贫困户常盛富引进了河南旅居集团的投资500余万元,双方合作建设精品民宿,公司和农户借助民宿实现双赢,推动了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实现了小民宿带动大产业,助推了全域旅游大发展。目前,岸上村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