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达目的不罢休——四论“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15
   项羽破釜沉舟,是不留后路的拼;张骞“凿空西域”,是勇往直前的拼;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甘于牺牲的拼……上下五千年,中国从来不缺敢拼爱拼善拼的人。所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以一句“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对广大干部提出表扬。

  拼搏精神在湖州、晋江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因为如此,市委书记王小平才在全市“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学习他们“不服输、不放弃、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湖州市靠江不沿江、靠海不沿海、靠湾不沿湾,高质量发展条件“先天不足”。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与大城市相比,我们比拼不过资源、条件,那就要比拼精神、比拼自己。”念好“拼字诀”,豁出去、搏一把,成为湖州、晋江人不约而同的“硬核”选择。安踏创业人丁志忠17岁带着600双鞋赴北京开拓市场,企业家洪肇明利用门板当“裁床”、创办知名服装品牌劲霸男装,盼盼创始人蔡金垵身揣200多元独闯上海、最终拿下10800元的“第一桶金”……晋江企业家勇于第一个“吃螃蟹”,善于无中生有、从0到1,演绎了无数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励志故事。

  湖州市安吉县将一根竹子变成能吃(竹笋)、能喝(竹饮料、竹酒)、能居(竹房屋、竹家具)、能穿(竹纤维衣、巾、袜)、能玩(竹工艺品)、能游(竹景区)的时尚用品,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湖州人敢想敢干、善作善成,把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不愧为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

  “死磕”方能“逆天改命”,“亮剑”才有奇迹发生。湖州、晋江人笃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理,屡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湖州市身处长三角腹地,周边强手如云,但该市不信邪、不认命,叫响“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黑的黑马、最热的热土、最绿的绿地”口号,硬是从“死亡之组”脱颖而出。上海最初提出的大都市圈规划中并没有湖州,但湖州不到最后关头不放弃,主动出击求突破,最终成为“1+8”上海大都市圈的一员,一举扭转了可能被边缘化的不利局面。在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时,湖州甚至“以小博大”,PK掉省会杭州。曾经戴着“高产穷县”帽子的晋江,凭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县域经济竞争力连续19年位居全国前十、连续26年居全省首位,用福建省二百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省十六分之一的GDP。

  当前,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正处于紧要关头,这是我们这一代焦作人的光荣和担当。只要我们学习湖州、晋江的拼搏劲头,彰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彰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彰显“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精神,拼到无力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就一定能够披荆斩棘、激流勇进,在克难攻坚中抵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