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众志成城 防汛救灾中的修武人大力量
风雨同舟,众志成城
防汛救灾中的修武人大力量
修武县连续几日遭遇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面对历史罕见的灾情,修武县人大常委会向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和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号召,凝聚人大代表力量,抗战防汛一线,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辛丽华,深夜冒着大雨深入沙河大堤查看雨情水势、精准研判、现场调度。她一边询问沙河水位流量是否超警戒线,一边察看堤防是否牢固、防汛物资是否充足、防汛力量是否到位,并嘱托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雨停之后,辛丽华主任立即带领人大干部,入村察看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督导灾后重建工作,坚决防范疫情汛情叠加风险,降低灾害影响。
汛情发生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嫦娥带领机关干部迅速组成抢险突击队,穿上救生衣,携带铁锹、编织袋等抢险物资,到分包河段全力投入排险固堤中,担当尽责、连续作战、严防死守,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安全墙”;7月25日雨停之后,突击队员迅速转战社区,把灾后重建作为当前人大重要工作任务,以“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为重点,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组织清淤疏浚,对地面淤泥、垃圾和积水进行清理,开展卫生防疫,做好环境消杀工作,尽快恢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尽显人大责任和担当。
修武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奔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固堤坝、排险情、搬落石、堵缺口、查房屋、迁群众,献爱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动参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奉献爱心、捐款捐物等形式,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
坚守初心,人大代表勇担当
县人大代表韩艳红,她即是郜屯村两委干部又是受灾群众,在大水冲进郜屯村险情紧急时,她第一个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第一时间组织被困人员站到高处,一个接一个电话联系救援力量,“村里老百姓有一个没被救出来我就不会出去”,她一次次进村救人,每到一家都要大喊,生怕遗漏掉任何人,直到救出最后一人。
践行使命,人大代表扛责任
灾情发生后,县人大代表、郇封镇党委书记许东方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最严重的常桥大闸现场,一方面向上级汇报灾情,一方面组织镇机关干部、党员群众投入到抢救和转移将被洪水围困群众的工作中。风大、雨急,他的全身都湿透了,脚磨破了,但他全然不顾,一心想的就是使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甘当表率,几天都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吃过一顿安心饭,日夜奋战大堤,他顶风冒雨,夜以继日,始终工作在群众中。在奋战六天六夜后,大沙河的水步入下降趋势,他又立即深入到受灾群众中去,前往置安点慰问鼓励群众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妥善安置,人大代表暖民心
7月21日,市人大代表、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校长薛志芳接到安置命令,迅速组织人员精心筹划准备,多方调集物资,确保了受困群众能够来得顺心,住得安心,吃喝舒心。群众陆续进驻后,学校及时为紧急安置的近200名受灾群众准备饮用水、电加热桶等应急生活用品,并通过播放电视剧、拉家常等方式安抚受灾群众,组织师生志愿者主动到校献爱心、做保洁、搬物品、搀扶老人,为群众购买药品,送上热馍热饭热菜,赢得群众一致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大爱无疆,人大代表献爱心
7月21日,县人大代表、河南华东电缆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剑平,积极参与协助地方做好防汛工作为受灾严重地区捐助面包、方便面、苏打水等一批紧急救援物资。7月24日,他主动联系修武县慈善总会捐赠现金10万元,支援防汛前线,帮助群众灾后重建家园。
市县人大代表李小菊,家住云台山镇古洞窑村,也是受灾区域,在灾难来临面前,她带领村民积极自救,脱离险境,灾后恢复她慷慨解囊,为灾后重建捐款捐物,7月25日,她通过修武县慈善协会捐款5000元。
7月27日上午,修武县人大代表、武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迎富联系爱心企业,向郇封镇常桥大堤捐赠,满满一车恒大纯净水,慰问坚守在防汛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他用实际行动感谢镇党委、政府多年来的帮助和支持,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7月26日,市、县人大代表刘宗华带领企业职工,带着60件食用油、30箱面包、60件大米、60件挂面、3箱消毒液等满满一卡车的爱心救援物资,驶进修武县周庄镇、郇封镇,支援防汛救灾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陈海燕、温金龙、吴相玲、杨帆等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都在积极捐款捐物,爱心捐赠行动仍在继续中......
洪水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面对风雨,修武县各级人大代表有的主动请缨上一线,有的捐款捐物救灾区,有的团结群众共抗时艰……他们与广大受灾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凝聚着不屈的力量,防汛减灾,重建家园,诠释了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深刻内涵。(修武县人大 许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