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工作激发新动能——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履职重点系列综述之七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
如何发挥好代表主体作用,服务和保障好代表依法履职,答好人大代表工作答卷?
过去五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服务代表的理念,创新工作载体,拓展知情知政渠道,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人大代表在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中竞展风采,使主体更强、基础更实、活力更足,共同交出了合格的“成绩单”。
架好“连心桥”
让代表履职更有活力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10月29日,市人大代表宋国庆早早地来到武陟县大封镇代表联络站,热情接待来访选民。聆听完选民反映的问题后,他一一详细做了记录。
在选民接待日活动中,轮值该镇的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代表“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耐心倾听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代表的认真与专注赢得了选民的“点赞”。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联系代表机制,在推进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创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同时,大力推进‘四区+行业’代表联络站建设,努力架好‘连心桥’,打通听取民意的‘最后一公里’。”市人大常委会选工委主任刘持祥说。
在我市,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代表联络站积极发挥接待联系选民、走访视察调研、意见建议收集、化解群众矛盾的作用,代表们采取“在站坐诊”、上门走访、联系卡沟通等方式密切联系选民,关心民生冷暖,反映群众心声,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为听到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市人大常委会引导和组织代表就近参加代表联络站活动,推进代表联系群众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按照突出自身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发挥各自优势的要求,分区域、分行业建立专业性和功能性代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发挥代表在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地方立法、执法检查、工作调研等活动,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聚民智、更得民心。”刘持祥说。
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和群众的联系,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双联系”的工作模式,畅通了民意渠道,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全市共建成代表联络站114个,做到了“两个全覆盖”(乡镇街道全覆盖、人大代表全覆盖),建成了87个“四区+行业”代表联络站(点)。五年来,五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联络站,积极开展法律宣传、视察调查、走访选民、服务群众等多方面的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为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现形式,今年7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依托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打造“五大平台”,构建“四个机制、一个窗口”,创新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焦作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伴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标准,积极探索创设“立法参与、民意征集、民情处理、督政议事、民生实事票决”等应用场景,开通基层代表微信公众号,把民情二维码亮到选区、亮给群众,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移动化、零距离。
为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1月起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此举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不论是项目征集初定,还是审议票决,以及后续的监督评估,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重大事项决定中的作用,最大程度把人民的意愿体现到票决制工作中,实现“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提高办理质量
不负人民重托和期盼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最了解基层情况。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民情、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形成的,饱含着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盼。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建议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不断改进办理代表建议工作方式,健全前期交办、中期推动、后期问效机制,压实承办责任,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做到办理质量和满意程度双提升。5年来,共办理代表建议831件。
在办理代表建议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满意、群众满意”为标准,健全“集中交办、代表视察、会议票决、过程公开”督办工作机制,两次集中听取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组织代表对办理结果进行“背靠背”评价,对优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倒逼承办单位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和工作落实上,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效。
重引导,让代表“好声音”掷地有声。认真组织好代表会前集中视察工作,视察前,结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选择内容,严密制订方案,围绕如何提出高质量代表建议主题组织研讨活动,并要求县(市、区)提前组织代表深入调研,撰写高质量的建议。
重沟通,让代表“好声音”有的放矢。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沟通贯穿了整个建议的办理过程,成为确保办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市人大常委会带领下,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和各承办单位多次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办理和督办的全过程;加强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联系沟通,协调落实承办单位,与市政府联合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议,与承办单位坦诚沟通,共商解决办法,提高建议办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重督办,让代表“好声音”落地见效。在充分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的意见后,经过常委会主任研究,每年确定9件至10件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明确督办领导和督办工委,加大对建议的督办力度。组织代表进行“背靠背”评价,每年在代表建议办理完毕后,向每一位提建议代表发放评价意见表,征求代表对办理结果、办理态度等方面的意见,要其认真整改落实。建立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制度,推动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加强学习培训
从“全覆盖”走向“精准化”
“人大代表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肩负起为人民代言的责任。”
“每一次培训都让我们开拓了思路和眼界,更加增强了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市人大代表们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学习培训后最真切的体会。
市人大常委会把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水平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举措,组织代表参加学习培训,搭建平台,基层代表的思想政治水平、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联系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代表学习培训是提升代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重点途径。市人大常委会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线上培训与线下教学、履职培训与专题培训、集中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至2021年连续举办5期代表培训班。其中,2018年,举办了市十三届人大初任代表培训班,160多名初任代表参加培训,着重培训代表的法律知识和提出意见建议等履职基本素质。2019年,组织50名市人大代表到红色教育基地井冈山进行学习培训。2020年,又采取“走出去学”的模式,先后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四川省人大代表培训中心等地,学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知识,并组织参观外地的基层代表联络站,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做法。2021年,在修武县委党校举办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代表授课,有效提升了代表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能力。
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市人大代表更好地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每年评出24名优秀市人大代表,并在每年的市人大会议上进行表彰。同时,编印发优秀市人大代表风采录,配合研究室对优秀代表事迹进行宣传。
为便于代表知情知政,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做法,市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组织驻焦省人大代表开展异地视察活动,先后6次接待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莅焦调研,为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创造条件。
从2019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大局,连续3年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主题活动。2019年开展“建功新时代、奋力谋出彩”主题实践活动;2020年开展“建功扶贫路、争当出彩人”主题实践活动;2021年开展“筑梦乡村振兴、谱写时代华章”主题活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加“大走访、提建议”,与贫困户结亲戚2800多户,办实事好事3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