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机关党建

历史清廉故事④丨龚遂:躬率俭约,刚毅有节


发布时间:2023-07-04

      龚遂,字少卿,西汉官员。早年学习儒家典籍,因为学问超群入仕为官,最初追随昌邑王刘贺,担任昌邑国郎中令。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没吃过什么苦,行为非常荒诞。龚遂性情秉直,经常当面指出他的差错,并且直言劝谏。刘贺对此非常不满,捂着耳朵远离龚遂,并且说:“你这话真是让人羞愧难当。”刘贺长时间与伺候他骑马的侍从和掌管御膳房的膳食官肆意吃喝玩乐,还赏赐无度。龚遂进宫的时候,膝行劝谏,流泪不止,刘贺身边的人都感动得落泪了,可刘贺却问:“郎中令为何哭泣?”龚遂回答说:“身为臣子,担心的是国家的危急,希望大王能听听我的浅见。”刘贺让周围的人都走开,听他怎么说。龚遂以胶西王的例子作比,他说,“胶西王身边有个奸佞的谄媚之臣,名叫侯得,看着胶西王的行为与残暴荒淫的夏桀、商纣一样,却昧着良心说他像尧、舜这样的贤君。胶西王喜欢被他奉承,于是与他一同起居,听信他的谄媚妖言,最终身死国灭。如果大王您也效仿胶西王的行为,亲近那些小人,就会逐渐走上同一条灭国之路。所以,希望能让我来挑选一些学问好、道德水平高的人与您起居相伴,坐下的时候读读经史诗书,站起来的时候就演练礼仪,或许对于国家来说才是好事。”

      对于龚遂的意见,刘贺表示赞同。于是,龚遂挑选出郎中张安等10个人侍奉刘贺,可是没过几天,这些人就被习惯了放纵的刘贺赶走了。刘贺声称自己多次见到奇异的现象,而他身边的人却没有看到。例如他曾经见过三尺高的白狗,没有头,脖子以下像人,还带着方山冠。也看到过熊,看过成群的大鸟云集宫中。刘贺自己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现象,便询问龚遂是何原因。龚遂解释说,“这是上天在警示大王,身边的人都是狗辈。赶走他们,这些不祥的预兆就会消失。”刘贺当然不愿意,龚遂又劝他说:“国家灭亡的例子摆在眼前,如果不希望出现那样的情况,就要对现状做出改变。身为诸侯王,该懂的道理都从诗书中学到了,行为却始终有偏差,甚至不如愚昧的庶民,这样下去根本做不到国家长治久安。”

      后来,汉昭帝驾崩,因为他没有后代,霍光选择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汉帝国的新君。赶赴京城的路上,刘贺并没有表现出一点即将为帝的庄重,反而趁机玩乐。他在济阳派人去找鸣声很长的鸡,还买了竹杖,经过弘农的时候,让自己的奴仆用装载衣服的马车装载路上抢来的女子。迎接刘贺的使者将这件事告诉了昌邑相安乐,责备他没有好好劝导君主。安乐将这件事告诉了龚遂,龚遂进谏刘贺,刘贺不承认有这事。龚遂就说:“即使没有这件事,也应该维护好自己的名声,让奴仆伏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龚遂知道这件事与刘贺脱不了干系,却没有办法惩治君主,只能将奴仆交给侍卫,按律处理。

      到达灞上之后,大鸿胪已经在郊外迎接他们一行人,刘贺带着龚遂坐上皇帝乘坐的车,让自己的奴仆寿成驾车,天亮时到达广明东都门。龚遂提醒刘贺:“按照礼制,前来奔丧要见到国都就开始哭了,这里已经是长安的东郭门。”刘贺表示自己“喉咙痛,不能哭”。到达城门时,龚遂又提醒他,但是刘贺还是拒绝哭。快要到未央宫的东门时,龚遂说:“昌邑国前来吊丧的指定地点就在这个门外的路北边,附近有人行道,按照礼节,大王应该下车,面向宫门的方向,跪爬几步,哭到尽情哀伤为止。”刘贺这时候才表示同意。

      登基后,刘贺不够检点的行为仍旧没有改变,仍旧我行我素。龚遂知道这样下去一定会招致大祸,便流着泪对已就任长乐卫尉的安乐说道:“现在大王成为天子了,不仅没有收敛行为,反而更加骄矜自大,更听不进去劝谏了。进宫后射鸟跑马,肆意玩闹,丧服还没有脱掉,就继续过着吃喝玩乐、荒诞淫靡的生活,不思进取,所作所为有悖君主形象。作为臣子,只能尽力规劝,毕竟退缩隐居是不可能的,装疯卖傻又怕被发现,死后也不会留一个好名声。”

      但是他们的劝谏依旧没有起到作用。27天之后,忍无可忍的霍光终于废黜了刘贺,令他回到故地,昌邑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因为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刘贺手下的臣子都被诛杀,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劝谏才免于一死,被判剃发并服刑四年。大将军霍光又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霍光病逝之后,汉宣帝刘询亲政。当时渤海郡盗事频发,常发生饥荒,朝廷打算派遣人才前往治理,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已经是古稀之年的龚遂得到举荐,被委任为渤海太守。临行前,汉宣帝想要见见他,本以为得到朝臣一致好评的贤士应该正值壮年,结果见到时才发现是个白发老者。这让汉宣帝十分失望,怀疑地问他要如何平息盗贼,治理好渤海之乱。龚遂坦然自若,回答道:“渤海哪里有什么盗贼?都是忠心的百姓,之所以有难以治理的情况,都是因为地方官员没有能力,而渤海又距离较远,难以得到教化。”龚遂反问汉宣帝:“是想要以武力镇压还是德行教化民众?”汉宣帝当然不愿兴兵,这样只会让事态扩大,影响安定局面。龚遂说:“治乱犹如解开一团乱麻,需要循序渐进。希望得到足够的权力,不被法令拘束,能允许见机行事。”汉宣帝这才感觉龚遂不是一般人,允许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便宜行事,还赏赐给他黄金和专车。

      龚遂到了渤海郡的边界,远远地就看到郡中的军队前来迎接。龚遂将他们全部打发回去,自己单人单车到达郡府。龚遂到任后,马上下达命令,要求废除追捕盗贼的命令,“所有手持农具的都是百姓,不得抓捕;手执兵器的才是盗贼,应该抓捕起来。”龚遂这样的说法,让惊惶的百姓和不得已加入盗匪的人都放下了武器,转而拿起农具,重事生产,盗贼之事就这样渐渐平息下来。龚遂又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困的百姓,选拔德行高尚的官吏,安抚百姓。

渤海郡盛行工商业,生活风俗追求奢华,百姓很少务农。龚遂为劝导百姓,亲事农桑,厉行节俭。他下发规定,要求百姓每人种植一棵榆树、一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每家喂养两只母猪、五只鸡,存储作物果实。百姓中有存储或者携带刀剑的人,就让他们卖掉刀剑购买耕牛。春夏必须参与耕种,秋冬按照农作物的收获缴纳税赋,如此一来,郡中积蓄越来越多,官吏和百姓也逐渐富裕起来,讼狱官司越来越少。

几年后,渤海郡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汉宣帝征召龚遂回朝,他手下的议曹王生在龚遂进宫汇报工作前提醒他:“如果皇帝问起渤海郡如何治理,应该将功劳都归于天子圣明。”龚遂听从了王生的建议,并在宣帝询问时如实告诉宣帝是议曹王生建议他这样说的。汉宣帝十分高兴,升任他为水衡都尉,任命与他一起进京的王生为水衡丞。水衡都尉与大司农、少府并行,掌管上林苑,为离宫别馆供应各类器物,提供祭祀用的牲畜,兼管税收和铸钱。龚遂做事情严谨,又有廉正之名,因此将分内工作完成得很好,得到了汉宣帝的器重。

耿直、敢言,是龚遂辅佐昌邑王、废帝刘贺时的重要品质,因为他坚持直言劝谏,才能在后来霍光追责时保住性命。爱民、勤俭,是他担任渤海郡太守时的重要品质,他在渤海郡改善民生、维护治安,政绩突出。

正所谓:亲耕劝农美名留,布衣贵重胜貂裘。终遇明主创盛世,甘为黎民做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