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机关党建

历史清廉故事⑥丨第五伦:身自耕种,奉公不挠


发布时间:2023-07-04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时期大臣。祖先为战国时期齐国田氏,他所在的一支血脉于西汉初年改姓“第五”。王莽执政时期,第五伦担任郡中小官,做了乡啬夫,也就是掌管役赋的乡官,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收税和督促百姓服徭役。

      第五伦开始时并不愿意做这个官,因为他年轻时很有义气,得到了宗族和亲友的拥护。王莽执政之初,民间盗贼很多,时常攻击城市,掠夺百姓。第五伦带领朋友亲戚修筑堡垒,对抗贼寇。“赤眉军”和“铜马军”等数十支起义队伍都曾进攻过这里,却始终没有办法攻克,让第五伦在当地的名声更大了。郡中的最高长官鲜于褒见到他,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觉得与他相见恨晚,让他出任官吏,做自己的下属。不久,鲜于褒因过失降职调任,临行前对第五伦依依不舍。

      经过一番变动,第五伦担任了乡啬夫,他虽然知道这个官职没有什么前途,却仍旧很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分内事。第五伦知道百姓生活的实际情况,所以对待百姓的徭役之事非常公平,尽可能让民众不受剥削,赢得了乡民的喜爱。后来,他辞官带着家人搬到了河东郡,改名为王伯齐,经常载盐来往于太原、上党之间,经过哪里就把哪里打扫干净,路人都称赞他是有道之人,但是过去的朋友和亲戚都不知道他的所在。

      多年之后,鲜于褒将第五伦推荐给京兆尹阎兴。阎兴正苦于无法约束长安铸造钱币的官吏,这些人为中饱私囊经常偷奸耍滑、弄虚作假,上级部门对此十分头疼。听鲜于褒说了第五伦的事迹,阎兴当即征召他为主簿,负责监督铸钱、查处假币,管理长安的市场。第五伦统一衡量钱币的仪器,纠正斗、斛的误差,让市场交易越来越公平,欺骗买家的事情越来越少,百姓都非常高兴。

      对于光武帝刘秀,第五伦存在着一种崇敬心理。他经常读着皇帝的诏书感慨:“当今执政者是圣明君主,如果能见上一面就能决议大事了。”同僚都嘲笑他异想天开,“你连将领都游说不了,更何况要说服万乘之君呢。”第五伦并不气馁,认为这不过是“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跟这些人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没过几年,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任淮阳国的医工长,就职前受到了刘秀的召见,但是没有过多交谈,第五伦的理想还是没有实现,但光武帝已经觉得他很不一般。过了两年,第五伦陪同淮阳王进京,与光武帝刘秀谈话时被问到了为政之道,第五伦的政见得到光武帝的认可,第二天又被征召入宫,谈了整整一天。光武帝与他开玩笑说:“听说你曾经殴打岳父,从兄长家经过而不留下来一起吃饭,有这种事吗?”第五伦没有直接否认,也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回答说:“我曾经娶妻三次,妻子都没有父亲;儿时遭遇饥荒,不敢轻易在别人家吃饭。”光武帝听后大笑。

      第五伦被任命为扶夷长,还没到任,又被改任为会稽太守。他为官清廉,俸禄丰厚却经常亲自割草喂马,他的妻子下厨做饭,所得俸禄只留下全家人一个月的口粮,其他都低价转卖给治下穷苦的百姓。他所在的会稽郡盛行迷信,百姓经常杀牛祭祀,作为生产工具的牛属于较为贵重的财产,大多数百姓因此生活贫困。传说中自己吃掉牛肉而不将其用于祭祀的人会生病,将死时还会发出牛叫声。这种流言和民俗,让以前的几任郡守都不敢发布禁令,阻止百姓杀牛祭祀。第五伦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直接发布命令给下属的各县城,贴出布告:凡是行巫祝之事、假托鬼神欺诈百姓的人都要被抓捕问罪;不经允许随意杀牛的人,都要受到处罚。开始的时候,百姓都感到很害怕,有的巫祝还加以诅咒,试图恐吓第五伦,结果遭到严厉追查。慢慢地,这种事情消失了,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过了几年,第五伦因为触犯法令,被押解进京接受审判。郡中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拉住他的马车,攀在车上哭哭啼啼地阻止前进,又一路跟随他,致使押解第五伦的车子每天只能走几里路,耽误行程。于是第五伦假装住在驿馆中,暗地里偷偷乘船而去,跟随他的百姓发现后又去追赶。等到第五伦被送到廷尉狱之后,千余名百姓也跟随到了京城,上书为他求情。

      当时正值舞阴长公主驸马梁松陷害他人案爆发,即位不久的汉明帝为审理梁松的案件焦头烂额,又有很多人为梁松求情,明帝便下令不再接受为梁松和第五伦申诉的奏疏。第五伦就这样被关在廷尉狱中,直到汉明帝偶然巡查廷尉狱时,经审讯认为第五伦没有犯下多大的罪过,便释放了第五伦。第五伦回乡后亲自耕种,不再与外人来往。

      又过了几年,第五伦被征召为宕渠令,四年后升迁为蜀郡太守。蜀地自古以来都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很多普通小官都资产甚丰,出则乘坐华丽富贵的马车,入则享用精美珍稀的佳肴,还有一些人因为家中财产甚巨而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将郡中家境丰厚的官吏解除职务,又选拔了一些虽然贫困但节操高尚的人担任官职,官场和社会风气因此得到大幅度改善。第五伦在选拔人才上也独具慧眼,举荐了一批好官。

      担任蜀郡太守七年后,汉章帝即位,第五伦被征召回朝,接替牟融担任司空。看到汉章帝倚重外戚,第五伦认为中直之臣应该直谏,不应因担心受到迫害就隐瞒潜在威胁,于是多次上书请求削减外戚手中的权力,阻止太后家族势力过分发展。这些都没有得到汉章帝的认可或重视,日后终于酿成大祸。

      第五伦不仅勇于与权贵为敌,他还非常痛恨官吏苛待百姓,因此特意上疏汉章帝,认为诸郡和封国举荐官吏,不能举荐处理政务时一心想着诛杀的刻薄官吏,这样会招致百姓怨恨。而应该举荐宽厚博爱的人,施政宽和,教化百姓,这样更有利于移风易俗。

      因为一心奉公,不徇私情,又恪尽职守,第五伦的儿子们就经常劝说父亲不要得罪人,应该圆滑处事。第五伦训斥了儿子们,仍旧十分正直。对于下级官吏的上奏,第五伦直接封好上报,绝不窥探,以求无私。他天性淳朴敦厚,当官后清清白白,有人认为他的贤能堪比董仲舒的再传弟子、西汉贤官贡禹。有人问他,是否存有私心,第五伦回答说:“从前有人送我千里马,我没有接受,但是心里一直不安,后来选举官员的时候,我没忘记这件事,但始终不曾任用这个人。哥哥的儿子经常生病,有时候一晚上去看望10次,回到家后却睡得非常安心。自己的儿子生病的时候,虽然没去看他,但是整夜难以入眠。这样一看,怎么能说我没有私心呢?”

      做官老实、说话老实、为人老实、处事老实的“老实人”第五伦从市井小官做起,心里自有一杆秤。他亲身示范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应该如何作为。

      正所谓:以身为衡量忠义,从简求正奢华弃。奉公自守躬且耕,不惧权贵真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