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机关党建

历史清廉故事⑦丨孔奋:身处脂膏,不以自润


发布时间:2023-07-05
      孔奋,字君鱼,孔子第十五世孙,扶风茂陵人,年轻时跟随刘歆学习,颇有成就。刘歆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代,曾与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刘歆在古文经学方面颇有造诣,也很有建树,在天文历法、算学上也颇有所成,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中国第一位不沿用“周三径一”、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的人,与后世的精确数据相差很小。他还在刘向撰写的《别录》的基础上,修订成《七略》,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跟随这样的老师学习,孔奋的学问自不必说,刘歆曾对外公开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高度称赞孔奋。刘歆后来参与诛杀篡位的王莽,因为事泄,自杀身亡。作为刘歆的得意弟子,孔奋害怕受到牵连,加之当时天下义军四起,兵荒马乱,孔奋便带着母亲和弟弟到相对安定的河西地区躲避灾祸。

      因为孔奋颇有才能,河西大将军窦融便征召他做自己的谋士,担任姑臧县的长官。河西地区政治安定,姑臧县又处于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民间贸易的重要枢纽。这里每天都有四场集市,按照古代的商业情况,只有较大的城市里才有一天三次集市的情况。《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说的是大城市的集市一天三次,不同时间段内有不同的交易对象。但是,姑臧县却能一日开起四次集市,说明交易十分频繁,也足以反映出此地经济的发达程度。

      作为该地的行政长官,许多人任职几个月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孔奋在此任职四年,却一直非常节俭清廉。家中但凡有些美食佳肴,都要孝敬给母亲,自己和妻子则粗茶淡饭,清贫度日。当时,同僚们多认为他很傻,“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这种廉政行为不过是自讨苦吃罢了。

      当时天下尚未安定,那时候无论是读书人还是为官者,都不在意行为操守,但凡能攫取的利益,丝毫都不放过,做官的人如果没有以权谋私,就会遭到同僚的嘲讽讥笑。尽管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嘲笑,孔奋依然选择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做官的宗旨,仁厚爱民,尽职自守,在老百姓中间赢得了不俗的口碑,也赢得了颇具慧眼的太守梁统的赏识。

      梁统的先祖梁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跟随孔子时间最久。高祖父梁褚善于经营,是“丝绸之路”的首位获益者,同时因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秩序,保境安民,保障了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袭“迪国侯”。梁统在赤眉军与刘秀攻入长安、建立东汉之后,与窦融及各郡守起兵卫境,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由梁统担任武威太守。他执政严格,智勇双全,以律治民。

      孔奋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县,却常常受到太守的礼遇,不是因为他在执政上有何殊能,而是“不能自润”的名声远播。实际上孔奋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体现出了他的高尚人格。梁统自己就是具有高洁品行的人,因此对孔奋十分欣赏,从不以高位自居。孔奋前往拜访时,梁统总是亲自到大门口迎接,引领他进入房间后引见给母亲。

      建武五年(29),梁统与窦融向光武帝刘秀进贡,表示臣服,被加封为宣德将军。当时东汉朝廷刚建立不久,缺乏人才,征召各地良吏,河西一些官员被调配到京城。许多官员的财物货物一车接着一车,充满了前往京城的道路,看上去十分气派。孔奋则没有多余的家产,就驾了一辆车载着家人上路了。孔奋的精神比物质富有,当地百姓深知这一点,他们与羌胡等族人说起这件事,说孔奋“清廉仁贤,举县蒙恩”,现在他要离开了,应该是一起报答他的时候了,于是自发“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孔奋的崇敬。孔奋非常感谢百姓的深情厚谊,但他从前没有敛财,此时更不会接受这些礼物。到京师以后,孔奋被任为武都郡丞。虽然身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官场氛围中,是非常孤独痛苦的,但孔奋并不抑郁,反而更加施惠于民。

      当时陇西一带还有许多余寇未平,以隗茂等为首的贼人在深夜袭击了官府,杀死了陇西郡的太守,因为被孔奋追捕得太急切,便抓住了孔奋的妻子和孩子做人质。当时孔奋已经50岁了,只有一个儿子,如果失去了可能就再也没有后代了。但是面对贼寇的威胁,孔奋丝毫没有顾忌到自己与家人的安危,知道一旦纵虎归山,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仍指挥部署官员和兵士讨伐贼寇,下属官吏和百姓都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更加努力与贼人作战。在郡中居住的氐族人很多,他们熟悉地形,在首领齐钟留的带领下,协助官府追击贼寇。孔奋带着齐钟留等人一起进山,与追击的官兵内外夹击。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贼寇恐慌窘迫,便将孔奋的妻子和孩子推到阵前,威胁孔奋退兵。孔奋没有因此退惧,反而大义凛然,攻击得更加急切。孔奋等人一举擒拿了贼寇,可他的妻子和儿子却被贼人杀死了。这件事呈报光武帝刘秀之后,孔奋获得了皇帝的褒奖和赞许,被提拔为武都太守。

      因为之前做郡丞时就受到百姓的敬重,在孔奋担任太守之后,全郡的人更加爱戴他,接受他的道德教化,追求有节操、高尚的人格。在他的执政标准中,清正廉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他判决事情果断,为政清明,“甄善疾非”,对待品德高洁的人也非常亲切,对待行事不端的人就嫉恶如仇。在他的治理下,武都郡内社会秩序安宁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孔奋后来又续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孔嘉。

      孔奋的弟弟孔奇小时候跟随在他身边,一起避祸河西。孔奇非常有见地,学问也很好,与兄长一起讨论学习时,经常受到夸赞。孔奋做官后,孔奇因为爱好儒学、志在著书,不愿入朝为官,前往洛阳游学。孔奋对待孔奇非常友爱,经常将俸禄送给孔奇,接济他的衣食花费。考虑到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弟弟又是精通儒学的学者,孔奋便称病辞官,管理约束乡间,最终在家中去世。

      孔奋从做官开始,内心就十分清楚,自己并不能擅自据有民膏民脂,农夫也好,商贾也罢,财富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累积起来的,都是用艰辛的努力换来的,为政者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履行职责,维护好社会秩序,尊重他人的付出,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即便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对自己定位清晰、准确的孔奋,仍是为官者效仿的榜样。

      正所谓:分毫不取民膏脂,心中自存清廉尺。任尔东西南北风,自洁奉俭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