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机关党建

历史清廉故事⑧丨羊续:前庭悬鱼,闭门拒妻


发布时间:2023-07-05
      元代周德清有一首《沉醉东风·有所感》:“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荆公指的是王安石。这首诗用“羊续悬鱼”的典故,道出作者追求高洁品质的思想内涵。大意是说,羊续做官的时候,拒绝收受贿赂,把鱼悬挂庭前以示廉洁,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一作“冯”)因为吃不上鱼而弹剑高歌。实际上,在海边江畔,多少隐居的人在垂钓?王安石曾经说过:哪里没有鱼羹饭可吃呢?

      羊续,字兴祖,东汉时期著名廉吏。羊续年轻时,因为祖辈有忠义的名声,被征召入朝,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太常,曾大破黄巾军,平定赵慈叛乱。

      起初,羊续在大将军窦武身边任职,因“党锢之祸”爆发被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又被牵连,被监禁长达10余年。

      解除监禁后,羊续再度被征召,担任扬州庐江郡太守。中平二年(185),扬州境内出现黄巾军,他们与朝廷为敌,攻打舒县,焚烧城池。当地兵力有限,羊续便号召舒县中年满20岁的男子组成民兵,为他们发放兵器,组织他们上阵抗敌,身体羸弱的人则负责背水灭火、为前线运输粮草。受到羊续的号召,当地有数万人加入羊续的队伍,击败了进犯的黄巾军。没过多久,安冈县又出现了以戴风为首的叛军,羊续又带领民兵击败叛军,斩杀3000多人,生擒戴风。羊续并没有将所有叛军都杀死,他知道很多叛军本是百姓,并无大罪,于是命令将俘虏的叛军赦免死罪,并为他们发放了农具,让他们参与劳作,以此赎罪。

      中平三年,赵慈在荆州江夏郡发动叛乱,杀死南阳太守,攻下6座县城。朝廷得知羊续有平叛之能,任命他继任南阳太守,前往平叛。临危受命、匆忙上任的羊续并没有大张旗鼓进城,他打算边暗地里摸清各县官员的为政情况,边探听敌军的情况。在接近边界的时候,他只带了一名随从,便装入城。羊续根据调查的各县情况,迅速处理了违反法纪、贪污受贿的问题,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羊续又与荆州刺史王敏合兵,一同攻打叛军,杀死敌首,斩杀叛军5000多人,其余人见状纷纷投降。羊续仍旧不愿全部杀死这些人,以免激起更大民怨,同时也是给这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他上书朝廷,希望赦免降军,准许他们恢复平民的身份。

      南阳郡是当时的大郡,这里权贵汇聚,非常富庶,许多权贵都习惯了奢华的生活。作为郡内的最高行政长官,每一任太守到任后都会接受这些人的贿赂,纵容他们枉法逞凶、满足私欲,最终受害的还是平民百姓。羊续素慕高洁,不愿阿谀权贵,但他刚刚到任,想严格约束下属但很难奏效,便以身作则,追求廉洁俭约的生活,穿粗布衣服,吃粗劣饭菜,乘坐破旧的马车,甚至连拉车的都是瘦弱的马匹。

      看上去不爱享乐的羊续似乎无懈可击。他的确没有什么奢侈的癖好,唯独有一样,他喜爱吃鱼,而且非常喜欢。他的一位下属打听到这件事,于是想以鱼来讨好羊续。这名官员特意让人捉了一条名贵的大鱼,趁着新鲜,亲自送到羊续府上。羊续有些为难,收是肯定不能收的,这次收了鱼,且不说留下了收礼的名声,更是打开了收受贿赂的口子。不收,又怕拂了别人的面子。于是,羊续收下这条鱼,然后将鱼挂在房子的前庭,一直都没有取下来。等那位官员提着鱼再送来的时候,羊续就指着那条鱼给他看,以便让他不要再送。看到羊续如此清廉,这位官员惭愧地离开了,再也没有送鱼来。

      南阳郡的官吏和权贵早就习惯了“礼尚往来”,互有“交易”,他们听说羊续接受了下官送去的鱼,便经常派人打听那条鱼的情况,希望抓住他的把柄或者找到贿赂他的机会。但是羊续家门庭前的这条鱼,一直被吊在半空中,从鲜鱼挂到了鱼干都没有被取下来过。人们这才相信羊续是真的非常廉洁,就没有人敢再去送礼了。

      虽然是一郡之首,俸禄也不低,但羊续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住在低矮破旧的小房子里,用的是破旧的被褥,存储的粮食也非常少,所得的俸禄大都周济穷人了。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生活在泰山郡,得知羊续在富庶的南阳做了大官,便想要前来投奔,因为家境贫寒,拿不出路费,许多想要攀附的族人便慷慨解囊,为母子俩凑了路费。羊续并没有通知妻子和儿子来投奔自己,开门见到妻子和儿子很是惊讶。他并没有让妻子进门,只让儿子跟着他进屋看了看自己的生活情况。羊秘看到父亲身为郡守就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床上是破被褥,财产不过几件破旧的粗布衣服,粮食就是几斗麦子和一点佐味的盐。羊秘见父亲一个人生活都很艰难,便打消了与羊续共同生活的念头,带着母亲返回了家乡。

      羊续是无情无义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将公事和私事分得很清。一旦接受妻子和儿子的投奔,就免不了承担更多的开支,这是他无力支撑的。同时,帮助妻儿凑钱的人,也会倚仗着这份人情请求他做事,让他没有办法拒绝,便有可能不得不徇私枉法,这不符合他的为官原则。再说,在这里自己的生活水平与在乡下生活区别并不大,南阳郡的消费水平远高于老家,反而会加重生活负担。所以,与其接纳他们的投奔,不如让他们回乡继续去过原来的生活。

      几年后,汉灵帝刘宏下诏,聘任幽州牧刘虞入朝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但刘虞并未应召,推荐了在民间颇有政声的羊续。当时卖官鬻爵现象非常严重,官职越大,任职前上交朝廷的“礼钱”就越多,凡是担任“三公”的人,都要缴纳1000万的礼钱。由宦官担任皇帝的使者,征收这部分费用,被称为“左驺”。这些人自恃身份超然,加之当时宦官把持朝政,所以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凡是接受诏令的官员都要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的脸色做事,不等开口就奉上重金,笑脸相迎。

      羊续虽然被推荐担任太尉,但他根本没有钱来贿赂这些人,更别提缴纳礼钱了。左驺来到羊续家中,羊续只能让皇帝的使者坐在屋子里稍微好一点的席子上,然后拿出自己仅有的破棉袄说,“这是我仅有的财产,如果征召入朝还要缴纳礼钱的话,就把这件破棉袄带走吧!”左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官,又惊又怒,回到朝廷便向汉灵帝告状,汉灵帝也觉得此事让他没有面子,他的重臣竟然过着这样的生活,而且公然违背自己的命令。于是直到最后,汉灵帝也没有任命羊续为太尉,而是改任他为太常,并免去礼钱。但是羊续还没有上任,就因病去世了。

      临死前,羊续给后代留下遗言:“丧事从简,不纳礼金。”根据当时的礼节规定,二千石官俸的官员去世后,朝廷会拨发百万银钱用于丧葬开支。但是按照羊续一切从简的遗愿,负责办丧的人就没有接受这笔钱,也没有接受他人的礼金和馈赠。汉灵帝知道这件事后对羊续的品行大加赞赏,特意发布诏令赞扬其品格,并指派泰山郡守划拨财政资金给羊续的家眷处理后事。

      羊续在面对微不足道如一条鱼这样的“糖衣炮弹”时,能够防微杜渐,自觉坚守节操,拒绝贪腐行为,留下了千古美名,这才是所谓高风亮节的清官良吏。

      正所谓:悬鱼太守守清名,门前拒妻拒人情。义高武就文王义,门楣光耀百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