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区人大 >>温县

【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县(市)区人大主任笔谈】关于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几点感悟——孙启卫


发布时间:2024-10-23

关于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几点感悟

温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孙启卫



      时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结合工作实际,结合所学所思,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浅谈三点感悟: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开放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实践要求,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正确航向和政治方向。

      一是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用“好制度”“伟大创造”“全新政治制度”等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表明这一制度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在中外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深刻揭示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全面贯彻。
      
      二是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功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三个有效保证”,精辟概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功效,充分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支撑作用。

      三是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个必须坚持”精辟概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征,体现了从制度层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巩固完善。

      二、紧扣人民当家作主,强化全过程人民民基层实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一是必须在“全”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此“全”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主体要“全”,必须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要特别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参与渠道的问题,就我们基层而言,就是要将全县人民整体纳入,无论老弱病残应入进入;第二参与的内容要“全”,人民应尽可能的参与到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纠纷,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特别是涉及改革发展大局、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福祉的大事,要切实听取群众呼声,做到回应关切;第三覆盖的范围要“全”,要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要围绕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环节,保证好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五项权利;第四民主的流程要“全”,既要重视建立民主体系,更要重视民主体系运行成效,要形成程序上的闭环,避免“走过场”现象,切实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势作用。

      二是必须在“实”上出真招。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概念上的民主,而是实实在在的民主。就我们基层人大而言,扎扎实实践行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时代所需,更是责任所系。一方面必须结合实际。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解决群众困难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与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本地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全力打造出符合本地群众需求的实践平台,创造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民主形态。另一方面必须务实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人大一家,要增强县乡两级党委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党委牵头,人大、组织、宣传、政法等各涉及部门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同时,具体到人大工作,就是要从工作职能出发,不断完善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健全“双联”(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代表培训履职等制度,拓宽群众意见反馈渠道,深化代表进站接待、民生实事督导视察等活动,持续重点建议办理等工作,切实通过务实的举措、扎实的工作,凝练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

      三是必须在“效”上勤思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的在于,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简而言之,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基层实践中,要重点把保障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民主决策、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作为发力点。首先是在民主决策上,凡涉及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都要想方设法组织群众参与议事,并把群众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确保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其次在民主协商环节,要充分发挥机制和平台作用,组织各方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沟通交流活动,让各种意见、建议、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和碰撞,从而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是在民主监督环节,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和重要决策以及群众关注关切、急难愁盼的要事、实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代表监督机构和公开制度,积极组织群众、代表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监督活动,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中取得实效。

      三、锚定“四个机关”定位,推动基层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四个机关”充分体现了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重要原则,是新时代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抓手。

      一要建强政治机关。要带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常委会党组要全面履行领导责任,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工作大局履职尽责,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结合人大职能,常态化开展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决定的全过程监督检查,不断提升人大工作的政治效果。

      二要建实国家权力机关。要坚持紧扣大局、问题导向,完善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年度专项工作报告制度,定期不定期选择若干重点工作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实施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要强化工作措施,建立重大专题调研、专项视察报告的跟踪问效机制,切实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着力做好调研视察和审议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增强工作实效。要健全财政计划、重大事项和项目的初审机制,邀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大代表以及监委、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共同参与初审工作,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提升人大履职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建优工作机关。要强化人大机构设置,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服务代表、联系群众等方面作用,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大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和社情民意收集深度融合。要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方式和手段,通过任前法律考试和任职承诺制度,组织任职人员参加宪法宣誓,加大对“一府一委两院”及其部门和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人员的监督,定期开展部门工作评议和干部履职评议,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得到有效执行,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四要建好代表机关。要健全和严格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机制,经常性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要健全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机制,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要健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机制,优化代表小组活动,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到人大代表联络服务站点开展活动,听取群众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强化代表履职保障,抓好代表履职培训,完善代表公开承诺、履职登记、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等制度,创新代表履职形式,提升履职效果。要创新代表建议办理交办、督办、考评机制,通过监督检查、满意度测评、表彰奖励、跟踪问效等形式,提高建议办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