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 求突破 增活力
“三个到位”夯实县乡人大工作基础
武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戊己

武陟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机制措施,用“三个到位”有力推动全县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交出助推武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大答卷”。
常委会坚持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围绕县委点题要求,将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特色品牌建设等监督工作纳入2024年度人大工作要点,要点以县委名义转发全县。特别是把助推“三十工程”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纳入县人大常委会总体工作安排。
坚持把学习培训作为助推“三十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依托人大代表培训班、“代表双月活动”等平台,组织代表集中学习领会“三十工程”动员大会精神和《焦作市2024年十大工业、十大基础设施、十大民生项目实施方案》等内容,全面提升全县人大系统助推“三十工程”的行动自觉和能力水平。
组织人大代表围绕涉及我县项目开展集中视察,下沉工程一线查看、组织多方深入座谈,提出可行性建议意见16条,强化督导、跟踪问效、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三十工程”加速提效。沿黄高速是焦作市“三十工程”之一,其占地拆迁工作是一个大事、紧事、难事,县人大常委会带领80余名市、县、乡人大代表,在困难面前奋勇上前、敢挑大梁、勇打头阵,充分发挥“人头熟”“地头熟”的独特优势,利用其“娘家人”这一天然身份,投身到500多户征迁对象家中,用亲情、用热情、用真情耐心宣传拆迁政策、补偿标准等,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前完成了征迁任务。这一行动,被《焦作日报》以“‘巧解’难事”为题进行了报道。
持续发力民生实事。针对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注重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建立健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民生实事制度,年终围绕民生实事办理开展满意度测评,强化年初督计划、年中督进度、年底督结果、最后评满意,初步形成了“三督一评”跟踪监督工作机制,确保票决通过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实行年内“两次报告”。常委会在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改变以往单纯听取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代表县人民政府报告工作的模式,试行了政府班子成员年内“两次报告”的制度,上半年听取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下半年听取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通过政府班子成员年内两次向常委会全面报告工作的方式,实现了监督工作的全方位覆盖和无缝对接,有力助推了政府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 率先开展“两官评议”。秉持党的领导、依法评议、实事求是三项原则,率先在全市探索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县十五届人大换届以来,连续3年每年抽选10名“两官”进行评议;评议工作扎实走好筹备启动、调研评查、审议评议、整改落实4个步骤;年末在县人大常委会上,听取审议履职评议工作小组关于对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部分法官、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工作情况的报告,形成了履职评议工作的闭环监督;通过评议,找准了“两官”在司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解决了一些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评出了我县司法公信力的再提升,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司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转办督办“四个清单”。落实“四下基层”,着力用好人大调查研究“传家宝”,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出台《武陟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改进和提升调查研究工作质效的实施意见》,将人大调研规范为专题调研与日常调研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分散调研与集中调研相结合,把调查研究转化为察实情、建真言、献良策的履职过程;针对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分析研判,最终形成调研工作“四个清单”,即问题清单、建议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及时转办“一府一委两院”;县人大常委会各委室按照分工,强化“四个清单”跟踪督办,直至问题销号解决。 开展基层站所工作评议。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人大监督工作,增强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提高基层站所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扩大代表参政议政渠道,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探索开展人大代表评议基层站所工作。评议工作年内分两次开展,6月份第一次评议,12月份第二次评议。评议成绩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格次,由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乡镇街道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进行现场民主测评。评议结果作为被评站所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工作绩效考评、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连续两次以上群众满意度高、评议名次靠前的基层站所,建议其主管部门将评议结果作为主要负责人评奖晋级、向组织部门推荐重用的重要依据;对评议结果满意度低、问题较多的基层站所,建议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第一次警示教育、第二次诫勉谈话、第三次追责问责直至调整工作岗位处理。 代表履职平台不断拓展。倾心打造以“站为中心、点为延伸、园为特色”的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体系,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高标准建成投用詹店、乔庙、西陶、谢旗营等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和马营等村级联系点,探索创建了“站点园”相结合、民主全覆盖的“武陟模式”。在此基础上,围绕县委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在县经开区城区、东区、西区,分别探索建立了3个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着力打造企业界代表履职平台,把企业界代表和职能部门联系起来,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 代表履职活动丰富多样。依托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采取“双月活动”的方式,指导各乡镇街道围绕全县中心大局,一次一个主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依托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站,采取“单月活动”的方式,围绕平时收集的企业发展难题,座谈讨论提出可行性建议转办职能部门。依托人大主题公园,定期组织代表在“民意亭”“民声亭”接待群众,让广大群众摆脱地域界限,在休息之余、活动之中就能找到代表,就能反映问题,就能办成事情。打破联系群众时间空间阻隔,推广人大代表“一人一码”,探索群众意见建议“码上提”、人大代表“码上办”。以“为人民履职、为武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为契机,深化拓展“双联系”制度,探索开展“四访四问四促”活动,发动人大代表进村入户走访,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诉求在一线解决。即访困难群体,问百姓疾苦,促救助帮扶;访涉访人员,问事因诉求,促矛盾化解;访基层干群,问治理隐患,促社会和谐;访企业家致富能手,问所需所盼,促经济发展。 代表履职保障更加健全。坚持代表履职学习制度化,年初组织100余名人大代表在西滑封党校进行集中培训,带领街道人大工作负责人赴江苏学习街道代表议事制度先进经验,组织财政经济委员会代表赴浙江学习预算联网监督相关工作,定期向县级人大代表发放人大建设等杂志,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条件。规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人大代表与职能部门负责人“见面会商日”,邀请更多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完善人大代表“回娘家”面向选民述职机制,坚持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多措并举持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