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人大要闻

河南《人大建设》丨《聚力人大监督之刚 守护公正司法之威》《以“人大之问”解“养老之盼”》


发布时间:2024-10-23
编者按

  2024年第9期河南省《人大建设》杂志,刊发了反映我市人大系统重点工作的两篇通讯《聚力人大监督之刚 守护公正司法之威》《以“人大之问”解“养老之盼”》。现全文展示如下。


聚力人大监督之刚  守护公正司法之威

于三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修武县人大常委会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从“小切口”入手,以助力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为载体,创新建立人大牵头、部门主导、代表参与、县乡联动的监督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吸纳民意、汇聚民智

精选人大监督议题

      人大要监督什么?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修武县人大常委会立足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开展走访基层、走访群众、接待选民等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发现群众的呼声集中指向了法院“执行难”问题。
      面对民心所向,修武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深入县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进行专项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干警,集思广益、反复讨论、深入研究,决定开展专项监督法院执行工作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全员参与,重点监督法院执行部门及执行干警作风是否粗暴冷硬、执行效率是否消极拖延、执行力度是否措施穷尽、执行程序是否违法违规、执行效果是否群众满意,助推解决“执行难”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积极探索、创新方式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

      ——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前期,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在全县选择4个乡镇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由基层县人大代表参与,开展专项监督工作。2023年10月,在总结试点乡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召开动员会,全面铺开,由4个试点乡镇扩大到全县8个乡镇,由4个乡镇的县人大代表扩展到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覆盖面更广、人员力量更强,实现延伸监督、持续发力。

      ——选案联案、跟踪监督。在每月月初,由乡镇根据代表行业优势或社会优势确定联案代表,也可由代表或当事人意愿,双向选择。主要采取发放监督联系卡,参与执行案件讨论、执行方案制定,参与执行案件的调解过程,参与集中执行行动、见证行动过程和效果,参与个案执行现场,参与拘传、拘留被执行人、搜查被执行人住所等方式进行跟踪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司法公正真正走入人民群众心田。

      ——完善机制,保障效果。

      一是召开座谈会。结合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法院和试点乡镇召开专项监督工作座谈会,与法院、代表、干警深入交流,了解专项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同时,挖掘代表在联系案件中的好做法、好举措,形成典型案例,推广复制,提高监督质效。

      二是听取汇报。主任会议每季度听取县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汇报,重点听取人大代表联系案件的进展情况,督促专项监督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年底,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县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三是半年评议。每半年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联系案件的代表对法院执行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人大代表和干警点对点进行互评,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是定期反馈。由法院指定专人负责,每周将代表监督案件结案情况通过短信方式反馈代表,对代表在联系案件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拿出解决办法回复代表。

      五是乡镇探索。西村乡充分发挥乡代表熟悉群众、熟悉社情的优势,创新建立“1+1”代表联案模式,以县代表为主,由被执行人所在村或就近村的乡代表为辅,两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监督;七贤镇人大代表根据各自案件情况和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组团”联案监督形式,推动案件高效有序执行。

代表同心、勇于担当,
彰显人大监督成效

      ——执行质效持续向好。自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县法院主动接受监督,定期汇报执行工作情况,积极开展集中行动,加大涉民生案件的办理力度,建立专员管理机制,实行日通报、周总结、月分析制度,召开执行工作分析研讨会,不断提高执行质效。2023年,县人民法院执行结案率83.11%,执行完毕率42.45%,执行到位率44.47%;2024年,截止目前,执行结案率63.21%,执行完毕率40.66%,执行到位率43.27%,相比往年都有较大提升。

      ——群众诉求有效解决。人大代表是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参与监督更容易赢得信任和支持,在执行工作中,部分案件的当事人势不两立,互不沟通,处于僵持状态,案件无法推进。在专项监督中,广大代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以及“润滑剂”的作用,积极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为推动案件执行进展争取最大的可能。

      县人大代表王永生工作有思路、有方法,与多名代表结合建立监督工作小分队,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案件执结。在一起交通事故执行案件中,当事人情绪过激,一直不接受法院和相关人员的调解,导致案件无法进行。法院主动联系王永生,邀请其帮助办理。王永生与案件当事人多次沟通交流,摆事实、讲道理,当事人最终情绪缓和,同意调解结案。县人大代表辛建梅在联系一桩离婚案件中多次入户进行调解,促成双方最终和解并撤诉,男方按要求给付抚养费。2023年,共有121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联系监督案件625件,监督见证执行活动40余次。2024年1月至7月,共有122名代表联系案件497件。

      ——干警作风转变提升。自专项监督工作开展以来,法院执行干警牢固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鼓励”的理念,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主动向人大代表报告进展情况、征求代表意见,邀请代表参与案件执行的各个环节,感到一直有人在关心、关注这个案件,倒逼其不敢懈怠、不能懈怠,从而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开展。人大代表马巧艳发现执行干警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刚开始的“我联系”到现在的“联系我”,感受到干警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了。

      ——代表能力不断增强。在专项监督法院执行工作中,人大代表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司法程序,进一步明确权利和义务,增强了依法履职的意识。在联案监督过程中,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员、沟通员、化解员、帮扶员”作用,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排除信访隐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推进案件进展和执结,不断丰富人生阅历,体现个人价值,赢得了群众信任,收获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系修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以“人大之问”解“养老之盼”

杨 桦  薛红利

      仲夏时节,一场由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特殊“考试”正在进行。7月3日,焦作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结合该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工作及贯彻实施《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焦作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情况,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

 精准选题 靶向监督

      养老服务工作是“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在焦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73万人,这意味着每5个焦作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的今天,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事关千家万户。为了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从2024年4月开始,焦作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工作部署,成立5个工作组,深入11个县(市)区和12家市直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既听取汇报又座谈交流,既实地检查又问卷调查,通过摸底数、查短板,详细了解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为常委会进行审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人大工作组调研发现,焦作市的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比如,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仍以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农村慈善幸福院为主,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人员总量不足;城乡协同发展不均衡,城镇养老设施较为完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还需健全;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养老与工业、文旅等融合不够深,康复辅具等老年用品开发不充分等问题,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专题询问既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有效方式,又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顺应群众需求,响应群众呼声,目的是运用法定监督形式,通过问答双方的良性互动,面对面现场“把脉”,形成分析解决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合力,以高质效的人大监督助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辣味十足 监督有力

      7月3日下午15时,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会准时开始。会上,8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1名市人大代表化身“考官”,先后聚焦老年助餐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银发经济发展、建强养老人才队伍、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等方面,直接出题、依次发问。焦作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8个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应询,讲问题解决办法、工作进展和具体措施,作出郑重承诺。

      2024年,河南省和焦作市均将积极发展老年人助餐工作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焦作市计划到年底推进建成586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请问市民政局,采取什么举措确保任务完成?老年助餐工作如何有效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孙红军率先发问、直击要害。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市民政局局长夏玮表示,“我们按照‘一年做示范、三年全覆盖、五年提品质’工作思路,对全市老年助餐工作进行全方位布局,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共建共享、推行‘五化’建设、融入公共服务,计划到2028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实现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助餐工作目标。”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闫献亭委员对事关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问题比较关注:“请问市发改委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推进我市银发经济发展,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张东辉委员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问:“如何贯彻落实《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在对社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审查、核实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如何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于广大群众关心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设施建设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医保支持等问题,王蕙丽委员提出:“请问市人社局,在养老服务人才技能培训上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督促落实养老从业人员各项入职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

      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所提的问题涵盖了执法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养老服务“两条例”规定的内容,紧紧围绕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及监督管理、银发经济发展、经费保障及补贴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提升项目建设、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医保支持等养老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郑重发出“民生之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逐一明确作出回答。一问一答之间,回应民生关切,尽显监督真味。

跟踪问效 询问有果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更要注重“果”。

      “本次专题询问,是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把脉问诊’,是帮助我们查短板、找不足、寻对策的‘及时雨’。市政府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任务要求,扎实做好项目资金保障、配套设施建设、机构监督管理等工作,以更实的作风、更大的担当、更拼的干劲,不断开创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焦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一均表示,将坚决扛起责任,深入落实责任,扎实有效地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焦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出台了《焦作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科学编制了《焦作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已初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打造“4211”智慧养老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服务,建成医养中心42家,全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3.9%。成功创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市等。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焦作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坚决扛起责任,聚焦养老服务,继续在完善养老服务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效能、补齐人才队伍短板、创新培育养老产业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民生强调,“市人大常委会将用好此次专题询问成果,切实加强跟踪监督,推动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并对整改工作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监督闭环,真正把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督工作成果转化为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认真做好“下半篇文章”,着力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才是开展专题询问的题中应有之义。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之后不久,7月17日,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就召开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意见问题交办会,向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9个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进行集中交办57条具体意见“问题清单”,并要求联动监督工作组持续跟踪督导办理落实情况,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努力把“问题清单”变为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清单”。